去年,是精彩的一年!微微温看了許多好展。從史博館的「相思巴黎 館藏常玉展」,到故宮的「印象‧左岸奧塞美術館30週年大展」;接著微微温在某次出差的中途,抽了時間到香港科學館,看了「永生傳說-透視古埃及文明」特展。後來,這個展到台灣時,微微温因為好奇同批展品在不同區域的展示方式,因此再度上了故宮觀賞木乃伊特展Again(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:探索古代生活)。然後,時間就到了現在。(*噗)
基於有點久沒有更新部落格,微微温在寫這篇文章時,回頭翻了翻過去的展覽日誌 (還有FB粉絲專頁及很久才會更新一次的IG),Ooooops…..真驚艷,微微温完全是藝文飯來著!看樣子微微温忙碌的日子,過的也挺滋潤。(*撥瀏海)
前些日子,微微温在巴黎 (Paris) 走訪了不少令人魂牽夢縈的文化景點 (詳情請見微微温的藝想世界FB),好不快活。回台不久,就在捷運忠孝復興站,SOGO 台北復興館的廣場看到地上巨大的海報,預告著11月17日,故宮將要展出,來自普希金博物館 (Pushkin Museum) 收藏特展的消息。
當時微微温看到作為宣傳主視覺的展件-克勞德·莫內 (Oscar-Claude Monet, 1840-1926)「草地上的午餐」(Luncheon on the Grass, 1866),並以「悠遊風景繪畫」為主標。微微温約略猜想,這個展的主軸想必是以風景畫作為切入點,合理推估,展出作品應該除了近代西方的風景名畫外,在台灣我們所熟悉的印象派 (Impressionnisme)、後印象派 (Post-Impressionism) 畫家的作品肯定也在其中。果然,看完展覽,完全正確,展件精彩,很值得!
OK,從這開始,微微温就不再噴發內心各種激動的小劇場,直接進入看展經驗分享。當然,因為是個人觀賞經驗及對展覽的理解,後面抒寫出來的視角主觀性高,不想被影響的朋友,慎入。XD
掰惹威…展場不能拍照,所以除了博物館外的宣傳照是微微温拍攝外,其他的圖片微微温均取自普希金博物館的官網、此次展覽的官網、FB,和在展覽現場購買的圖錄。雖然畫作電子檔的建置技術日益精進,但微微温還是會建議,畫作要現場看,畢竟印刷、拍照後,作品色調與質感多少都會失真。
【展覽與普希金博物館介紹】
這次展覽的作品,全部來自俄國的普希金博物館。館所本身收藏超過67萬件,是莫斯科收藏歐洲藝術作品最多的博物館。而它的成立,是源自於1894年,莫斯科大學 (Moscow State University) 的一位教授發動募捐,於1912年完成。當時取名為亞歷山大三世美術館,至1937年,為了紀念俄國詩人、思想家亞歷山大.謝爾蓋耶維奇.普希金 (Алекса́ндр Серге́евич Пу́шкин, 1799-1837) 辭世百年,才將美術館改名為普希金博物館。
如果有人問,這間博物館到底是有多重要?微微温會說,在俄羅斯,除了冬宮 (Зи́мний дворе́ц) 就是普希金博物館了。它經典性如同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 (British Museum),法國巴黎的羅浮宮 (Musée du Louvre),和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 (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)。
而這次的展覽脈絡,是以西方近代風景繪畫的起源做開場,延伸至對自然的歌頌、巴黎城市的樣貌、法國南部的自然風景,到畫家對歐洲以外界的想像,透過特展方式的匯集,讓觀眾認識法國近代的風景繪畫。
依序這個邏輯,展覽將48位藝術家,共計65件作品,分為6個展區,參觀動線則是以逆時針方向繞展場一圈。而展出的藝術家,則包括巴洛克 (Barocco) 時期法國風景名家克勞德•洛罕 (Claude Lorrain, 1602-1682)、洛可可 (Rococo) 時期代表藝術家法蘭索瓦.布雪 (François Boucher, 1703-1770)、巴比松畫派 (École de Barbizon) 的尚.巴蒂斯.卡密爾.柯洛 (Jean-Baptiste Camille Corot, 1796-1875),及印象主義的莫內、皮埃爾.奧古斯特.雷諾瓦 (Pierre-Auguste Renoir, 1841-1919),後印象派的保羅.塞尚 (Paul Cézanne, 1839-1906)、保羅.高更 (Eugène Henri Paul Gauguin, 1848-1903) 等。
【展區1 近代風景畫的起源】
我們說「風景如畫」,這形容平常且容易理解。但在西方,風景這個題材,至17世紀後才逐漸成為潮流。早期的西方繪畫,多半以歷史、宗教、人物肖像等的主題為核心,風景多半被當作背景或配角出現在畫中。
展區中洛罕的作品,《擄掠歐羅芭》(The Rape of Europe, 1655)。風景在畫面中佔的比重極大,壯闊的大海與遼闊的天空,將田園風光的抒情與悠然的牧歌情懷表現的一覽無遺,對比上畫面中比重稍小,且畫風中規中矩刻畫細緻的人物,可以看出,畫家本身對於風景題材的探索與好奇。雖然這幅畫看起來有著浪漫的氛圍,但其實內容是再描寫腓尼基 (Phoenicia) 的公主歐羅芭,長相美若天仙、傾國傾城,因而受到眾神之父宙斯 (Zeús) 的喜愛,為了一親芳澤,於是宙斯幻化成美麗的白牛,下凡來誘騙公主的故事呢!(*笑)
總之,第一展區展出了與大自然、廢墟、異國情調等題材相關的風景作品,並介紹了風景畫的起源。我們可以看到,藝術家開始鑽研大自然多元變換的樣貌,經過觀察吸收,在繪畫的表現上,從想像的風景,逐漸轉向現實的風景。
【展區2 讚頌大自然】
在這個展區,可以看到繼王宮貴族之後,中產階級的崛起,影響了藝術題材的表現。從前,那些受人喜愛的神話故事、大場面的歷史事件,或許已不再如此的受歡迎,轉而取代的是小尺寸、與生活題材息息相關的內容,如住在巴黎郊外、楓丹白露 (Fontainebleau) 森林邊,巴比松村 (Barbizon) 的畫家們,他們專注描繪、勾勒當地田園的光景。
展區中有兩件柯洛的作品。其中《向晚》(Evening,1860-1870) 表前出柯洛一貫的風格-擅長觀察自然,強調畫作要一氣呵成才能展現畫面的美。畫中朦朧的空氣,高大的數木,樹下的兩個人影貌似眺望著黃昏。花草樹木色調暗灰,輪廓與筆觸模糊朦朧。相較另一件《加萊海峽省,風暴來襲》(Stormy Weather, Pas-de-Calais, 1870),在柯洛的作品中較為少見。畫中三分之二的比例是厚重又多雲的天空,奔放的筆觸描繪雲朵的變化,加上左下角兩位站在蘆葦叢生河畔女性的點景人物,使得畫中顯的有生命力。
【展區3 巴黎城市光影】
19世紀中葉開始,拿破崙三世 (Napoléon III, 1808-1873) 在位期間,當時賽納省的省長喬治.歐仁.奧斯曼 (Baron Georges-Eugène Haussmann, 1809-1891),在巴黎主導並推動了重大工程,像是開闢寬敞的大道、廣場、公園等,也修建高樓大廈和公共建築。經歷了這段被譽為外科手術的「巴黎改造」(或奧斯曼工程)後,巴黎的市容有了急遽的變化。生活在這轉換時期的藝術家,用他們的眼,觀察與勾勒了此時期各種生活的風貌,雷諾瓦就是期中之一。
提到雷諾瓦,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《煎餅磨坊的舞會》(Le Bal au Moulin de la Galette,1876) 與《彈鋼琴的少女》(Young Girls at the Piano,1892),但這個展都沒有展出。不過千萬不要失望也不要想太多,這些作品都沒有來很正常,因為它們是奧塞美術館 (Musée d'Orsay) 的收藏,哈哈。
雖然普希金博物館沒有微微温剛講到的兩件作品,但確有一件很像是煎餅磨坊舞會的姊妹作《煎餅磨坊庭院樹下》(In the Garden, under the Trees of the Moulin de la Galette,1876)。畫中女生所穿的洋裝,其衣著線條,和煎餅磨坊舞會畫中前景坐著的女生的衣服,樣貌極為相似。微微温參考了作畫時間與文獻資料得知,煎餅磨坊是為於巴黎蒙馬特 (Montmartre) 山丘上的大眾舞廳。1876年時,雷諾瓦在那附近租了間工作室,經常描繪舞廳熱鬧的景象。煎餅磨坊的舞會就是當時的代表作,而這件《煎餅磨坊庭院樹下》的作品,被認為應該也是那個時期所畫。
【展區4 巴黎近郊的自然景致】
中產階級崛起的19世紀後半葉,人們開始隨性且自由的前往郊外度假,常見的休閒活動像是到郊外野餐、森林散步、塞納河 (Seine) 遊船等。鐵路設施的完善,也讓人們在短時間內能在巴黎與近郊穿梭,近郊綠意盎然的風光,成為印象派畫家們作畫時的場所。畫家們有時會互相拜訪、切磋,將畫布架設於戶外,一起研究隨季節與時間變換的光景、色彩,用心描繪享受休閒時光的都市人與平和的小鎮風光。
在這區最經典的便是莫內的「草地上的午餐」。作品內容描繪了從巴黎前來遊玩的年輕男女們,在草地上享受著野餐的時光。畫面中共有人物12位,他們的服裝與姿勢,都經過精心的安排。當現場觀賞時,你會覺得作品畫幅大 (130x181公分),畫中的天氣很好;此外,你還會驚奇的感受到,在畫面左上角,那茂密的樹枝和葉子的區塊,因為莫內的用色,這幅畫好像真的被室外的陽光照射般閃耀。微微温認為,假如今天你只有10分鐘可以看這個展,直接衝到這件品就對了。
【展區5 南法明媚風光】
19世紀,巴黎和南法地中海沿岸地區的距離,因鐵路運輸的蓬勃發展而縮短。因此,第5區的作品是以法國中部與南部 (南法) 的風景畫為主題。其中,位於法國中部的克勒茲河 (Creuse) 與羅亞爾河 (Loire) 的流域上,有許多古代與中世紀時期留下的廢墟遺跡,搭配四季的變化,和高低起伏的地形,讓河流沿途的風景美不勝收,也藝術家們為之傾倒,常以此作為創作題材。
展區中,最讓人熟知的就是塞尚有關聖維克多山 (Mont Sainte-Victoire) 題材的兩件作品。這座山在普羅旺斯地區的艾克斯以東,海拔1011公尺,有著「神聖的勝利之山」的稱呼。18世紀開始,這座山已是當地畫家常描繪的對象,因而誕生了許多象徵此地的風景畫,塞尚亦是如此。從1870年晚期開始,塞尚頻繁的描繪這座山的各種面貌。據統計,在他的藝術生涯中,有關聖維多克山的油畫創作至少有30件。
展出作品之一《從洛弗遙望聖維克多山》,塞尚透過畫筆、畫刀呈現畫中繽紛的色彩。重疊幾何的色塊,讓畫面的整體視覺趨於抽象,不過塞尚利用規律分配色塊及顏色的選擇,讓畫面中的聖維克多山有著強烈的存在感。這樣的作畫方式,塞尚也經常使用類似的技法來詮釋其他作品。
【展區6 海外的異想世界】
隨著媒體的發達,人們可以更輕易接觸到世界各國的資訊,而藝術家們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下,開始邁出腳步,前往世界各地。如1891年的4月,高更在前往大溪地 (Tahiti) 前,他表示此次的航程是為了遠離文明,安靜的生活。他只想創作單純的藝術,也因此需要徜徉在純淨的大自然中,藉由和生活原始的人們一同活動,重新鍛鍊自己。這次展出的《有孔雀的風景》(MATAMOE, Landscape with Peacocks, 1892),畫中的右下方寫著「MATAMOE」,其意涵眾說紛紜。有人認為可能是拼錯字,但普遍而言,大家認為是「死亡」的意思。
在這一區,藝術家把想像與真實交錯融合,將現實世界與故事場景重新組合,有時甚至會將不同地區的風景合併在同一個畫面中,毫無違和、輕巧的跨越時空,來呈現他們的感受。透過畫家的視角,將想像中風景的樣貌呈現在我們眼前,那是我們無論去哪裡旅行,都沒有辦法親眼所見的「風景」。
小記
在悠遊風景繪畫-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特展中,微微温除了對普希金博物館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外,也重溫了西方近代的藝術史,更重要的是把風景繪畫的脈絡有邏輯的梳理了一遍。這次的看展,無論是在知識學習,還是作品的選件與安排都很棒,微微温大豐收!完全是趟精實的學習之旅。很期待在未來,品質如此高的展能夠頻率更高的在台灣展出。
展覽資訊
展覽名稱:悠遊風景繪畫-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特展
展覽日期:2018年11月17日(六)至2019年2月17日(日),除夕休館。
時 間:週一至週日,9:00-17:00 (16:30停止售票及入場)
地 點:國立故宮博物院 北部院區 第二展覽區 圖書文獻大樓一樓特展區
主辦單位:普希金博物館、國立故宮博物院、聯合數位文創(股)公司
服務專線:(02)7721-6955 (週一至週五 09:00-18:00)
現場購票資訊 導覽資訊 交通資訊 請按我
留言列表